本项目实施主体为明美新能,是在广州原有研发中心架构体系内,扩大研发场地、引进技术人才、购置科研设备,建成后的研发中心将集核心技术探讨研究、产品检验测试、新产品开发为一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公司在锂离子电池封装领域的研发设计能力,增加技术储备,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提升产品性能,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开发出更合乎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客户未来需求的产品。
公司将在已有的研发资源基础上进行架构体系重构,并根据研发需求,增购先进的仪器设施,搭建新的研发平台,完善研发中心的设备配备,建立完整的研发检测中心,升级后的研发中心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公司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更好的对公司生产线效益及产品质量提供解决方案。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的研发检测中心,有效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和增强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本项目规划建设期为 3 年,预计总投资额为 5,102.04 万元。
本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 5,102.04 万元,研发中心办公区装修 60.00万元,实验室装修 20.00万元,样品中心装修 20.00万元,硬件设备购置 1,818.00万元,软件购置 800.00万元,研发费用 1,750.00万元,预备费 134.0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500.00万元。
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自成立起始终坚持以研发创新驱动公司发展、以技术优势树立品牌形象。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成熟和下游应用场景的爆发,市场潜力逐渐释放,不断吸引上下游和新晋企业的参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公司需要敏锐把握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性价比,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尽管目前公司具备优秀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消费电子类和工业电子设备及二轮电动车类锂离子电池模组领域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但在技术革新持续加速的背景下,为保持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更充分的支持与保障,有必要对公司现有研发中心进行全面升级。
本项目的实施将充实公司的研发人员队伍,丰富新的软硬件等研发资源,增强公司综合研发能力,强化公司依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所提出的最新技术理念的落地效果,有利于公司取得更多具有行业前瞻性的研发成果,进而巩固和提升公司行业地位。
锂离子电池模组产品为下游各应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承担着为下游产品提供核心动力的功能,在释放生产力和消费动力环节起着关键的作用。锂电池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在下游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显著加快,市场竞争逐步加剧,这使得锂离子电池模组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准确、及时地推出满足客户需要的新产品。
企业在控制产品开发周期、加快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公司必须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基础上,针对新产品的开发投入更多研发资源,并强化研发团队与客户进行联合研发的能力,从而缩短新产品从项目启动到进入市场的周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与客户需求保持高度同步。研发中心升级完成后,公司产品设计、样品测试和客户沟通等方面的水平与效率都将得到明显提升,新产品能够更快获得客户的认可,使公司获取订单的能力显著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得到强化。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其创新能力,而各项创新最终由人才实现。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上,人才队伍的充实和稳定是企业积累研发成果、取得技术突破的基础。另一方面,在锂离子电池模组应用领域快速发展背景下,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与下游各应用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上下游常态化的合作锂离子电池产品定制化特点,使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而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公司有必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充实研发团队,优化人才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变化需求。本项目将根据公司创新发展战略,在研发中心已有架构之上充实公司研发团队,并利用成熟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培养更多具备突出创新能力的人才,使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方面保持竞争力,增强应对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内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优秀企业,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分工专业的研发架构和成熟完善的研发机制,是公司研发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
公司研发中心由电芯技术、前瞻技术研发、项目管理部、报价成本核算、新产品设计开发、软件设计中心、新产品导入和实验室 8 个部门组成,截至 2022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139 人,覆盖大中华区和韩美欧等地区,团队成员有着优秀的技术背景和服务全球客户的经验。研发部门的设置以技术创造价值的逻辑为依据,在各个层面配置专业研发团队,是公司研发体系领先性的重要体现。公司的研发机制以客户需求为主导,辅以前瞻性的技术预研。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公司与下游客户建立了成熟的合作机制,从早期参与客户新产品的立项,到产品的联合研发与测试,始终保持与客户紧密的联系和对市场的敏感性。同时公司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保证研发团队的稳定性,使研发成果得到更好的积累。
研发中心也会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变化趋势、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跟踪和汇总,针对性立项和研究并进行技术储备,保持公司技术的前瞻性和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公司先进的研发体系为人才引进提供了优越条件,也为研发中心升级完成后的技术创新和成果积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长期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模组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积累了丰硕的技术储备,公司的主要核心技术均已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取得境内专利 50 项(其中发明专利 22 项,实用新型 25 项,外观设计 3 项),取得境外专利 31 项(全部为发明专利)。雄厚的技术积累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和较高的起点。
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将研发创新置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随着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公司对于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保证相关研发项目的顺利推进和研发目标的达成。
研发中心计划在三年内建设完成,包括研发场地的装修、研发设备、研发软件的购置调试,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场地租赁与装修同步推进,在第一年完成租赁及装修,以研发、管理可视化为基础,两年内完成相应的设备及软件系统的购入,同时每年投入固定的研发费用。
对容易产生扬尘的装潢材料设立临时仓库,专人管理,避免散装水泥、黄砂、白灰等物料长期露天堆放在施工现场;若需要堆放散装粉、粒状材料在室外,应采用雨棚、雨布覆盖或经常性地喷洒水,以保持湿润,减少扬尘;施工拌料时,即用即拌,设置围护工棚,防止粉尘吹散产生扬尘。运输车辆在运载工程废土、回填土和散粒状建筑材料时,应按载重量装载并且设有防护措施。施工中尽可能采取集中性、大规模的操作方式,尽可能使用密闭槽车、气力输送管道、封闭料仓等施工器具和方式。
对于施工噪声施工单位应首先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或选用做过降噪技术处理和改装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应经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设备保持正常运转;同时,定期检验机械设备的噪声声级,以便有效地缩小施工期的噪声影响范围。减少作业噪声施工部门应统筹安排好施工时间,根据施工作业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尽量避免高噪声机械设备集中使用或几台声功率相同的设备同时、同点作业,以减少作业时的噪声声级。
本项目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可充分利用厂区附近现有单位的卫生及生活设施,其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装修垃圾,主要为办公场地原有废弃装潢材料。施工单位应在建设过程中及时清运。
本项目运营期的废水主要是生产车间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自流入生活污水调节池,经一元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废水排放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排入市政管网。
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样品边角料等,经集中收集后出售给废品收购部门;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回收,再由城市环卫工人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经以上治理措施治理后,本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甚微。
本项目不直接生产产品,其经济效益将从公司研发的产品中间接体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可充实研发团队,丰富技术储备,完善产品功能,提高制造工艺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公司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公司研发中心升级完成后,取得的研发成果将进一步提高公司行业地位。此外,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增强公司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本项目结合公司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有利于提升行业技术的整体水平。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本项目实施后加强公司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为其提供实验基地,有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
②本项目实施后将改进现有产品制造工艺和增加新产品,不断实现用户的锂电池效果需求。
③本项目实施后为未来公司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研发设备的改善和研发人员的增添使研发效率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公司的技术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完整版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背景、需求分析及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条件及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等方面逐一进行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为项目投资主体和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